名詞解釋
一、何謂電子商務?種類及功能?七大橫面及舉例?
定義: 簡稱電商,是指在網際網路或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,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、網路化。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、供應鏈管理、電子交易市場、網路購物、網路行銷、線上事務處理、電子資料交換(EDI)、存貨管理和自動資料收集系統。在此過程中,利用到的資訊科技包括網際網路、全球資訊網、電子郵件、資料庫、電子目錄和行動電話。
電子商務的種類:
1.
B2B (Business to Business)
所謂的企業對企業,也就是指企業之間利用網際網路去完成各種交易,包括可能是金流的支付、貨物的預訂、合作的協議的等等,聽起來好像範圍很小,其實能夠用網路完成的電子商務交易無所不在,像是店家可以直接在網路上跟批發商訂貨、中盤商可以直接在網路確認自己下一批貨要用多少價格賣出去、有多少庫存等等,總之B2B幾乎可以說是除了有自家工廠、產地直送的店家以外,在把商品交給消費者之前,店家能夠用網路完成的其他所有交易細節。
例子:阿里巴巴
2.
B2C (Business to Customer)
有別於B2B,B2C則是指企業對消費者,也就是店家、廠商直接面對消費者,這類的電子商務模式通常是會有一個平台給一個個企業廠商進駐,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查看產品型錄、付款、下單,緊接著透過電子商務平台下單,然後店家會透過物流出貨,消費者們只要在家收貨就可以了。
例子:麥當勞
**B2B與B2C客戶差異**
3.
C2C (Customer to Customer)
所謂的C2C,就是消費者直接對消費者,也就是個人對個人,像是近年來流行的Swapub、旋轉拍賣這樣的二手物品交換平台,就是個人對個人的一個極佳例子,消費者雖然沒有自己出來開店,卻可以自行透過網路交易。
例子:蝦皮、露天
4.
O2O (Online to Offline)
O2O,是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才新興起的,也就是透過線上,把消費者帶到線下。利用網路,替自己的實體店面加分、導流,雖然不是現在的人開店創業必備的技能,卻是真的能夠為整個店的業績再造高峰的機會。
5.
OMO(Online merge Offline或Offline merge Online)
指的是線上和線下全面的融合,也就是線上跟線下的邊界的消失。會有這樣的趨勢,是因為現在的科技實在是越來越發達,大家用手機就可以付款、有條碼就可以存優惠在手機裡,有時候你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優惠,到實體店面一刷QRcode,那個優惠就可以使用了,真的非常方便。
二、試比較傳統商務活動與電子商務的差異,舉例?
差異表:
電子商務優於傳統商務的優點:
傳統商務固定地點、固定時段銷售;電子商務以網店為根本進行在線銷售,突破了時間、空間的局限,隨時可下單。沒有地域障礙,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了各類消費者的需求;同時也真正實現了購物無國界,你的業務可以做到世界的任何角落,沒有地區限制,從前只能經營北京的一個社區,而現在任何區域都可能有你的份額。
2、節約成本
傳統商務都是建立在資金基礎之上開展的,需要店面租金、裝修費用、人員、硬體設施、倉庫等各種資金來供應;而電子商務的開展則不需要如此之多的實物及資金,成本降低的同時可將更多的利潤空間轉讓給用戶,同時也形成了與線下相比的價格優勢
3、減少中間環節
傳統電子商務開展中,銷售可能需要經過代理商、經銷商等多種環節,不能夠快速直接的面對客戶;而電子商務則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局面,使廠商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,減少很多中間環節,同時也減少了中間的交易費用,提升了利潤空間。
4、擴大銷售渠道
與傳統商務相比,電子商務的銷售渠道大大增加。可進駐天貓、京東等平台,可通過第三方服務商的商城系統開設獨立網店,可以開展網路分銷、代銷渠道模式多樣化,銷售更加可觀。這點可參考網路營銷的幾大渠道體系。
5、管理方便
傳統商務管理較為繁瑣,財務、數據、庫存等信息不完善,經常出錯,且費時費力;但是就電子商務來說,現在是信息化時代,不管是自身的網店業務還是旗下的代理商、分銷商,各類數據都可通過網路清晰呈現,管理、結算、查閱都非常方便、快速、清晰。
6、密切溝通
傳統商務中,用戶對於產品的意見和看法一般都只能反饋給最終零售商;而電子商務時代則不同,網路加速了我們和用戶的密切溝通,用戶可以直接將第一線感知告知廠商,廠商也可深入了解用戶心聲,進行改善;並且通過電商還可進行用戶調研,知己知彼,才能最終掌握用戶需求,獲得用戶青睞和市場。
7、增強企業競爭力
傳統企業模式單一,電子商務模式更具多樣性。互聯網時代是信息時代,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已和以往不同,淘寶、京東的崛起說明了時代的變遷,進軍電子商務增強了企業的時代競爭力。
三、試簡述電子商務的特色及五個創新舉例?
特色:
■降低成本:減少固定成本、流動成本、節省開發廣告費用
■增加效率:縮短交易流程、搜集情報容易、24小時開放
■拓展市場:全球行銷、直接開發目標市場、增加產品通路
■以小博大:成本低廉、商機無限、網路之上人人平等
■免費資源:免費查詢全球貿易相關資訊、晉身資訊前線
■直接互動:直接聯繫客戶、線上售後服務、掌握客戶資訊
EX: Walmart
面臨來自Amazon的強大威脅及電商愈趨激烈的競爭,Walmart於2010年成立電商部門,並打開傳統零售巨頭數位轉型的歷程。
追蹤交易數據:身為全美最大的零售品牌,Walmart透過系統化監測內部高達2000億筆的內部交易數據即時掌握消費者偏好及交易資料,以給予消費者客製化的商品推薦及優化的購物歷程。除了內部交易數據外,Walmart更結合外部如經濟、氣象、重大事件等數據,精準預測全美全美4700家店的商品需求,並進行商品進貨的數量調整與分配。
與電商進行策略聯盟:發展電商初期,Walmart採用併購方式積極獲取電商產業的技術,例如收購電商平台Jet.com、印度電商Filpkart,擴大發展電商的版圖。此外,Walmart更透過策略聯盟方式與電商合作取得產業的know-how,例如與日本樂天、中國京東的合作,擴大國際的電商版圖,進而與Amazon進行抗衡。
虛實整合創造全通路體驗:在線上發展上,Walmart建立自家電商平台Marketplace,除了販售自家產品也以優惠條件、和Shopify的合作吸引中小電商至Marketplace平台上架產品、進行無縫轉換,並以本身巨大的議價能力,提供消費者線上消費的低價選擇。此外Walmart更善加應用其廣布全美的實體店優勢,消費者在網路上下單後也能至實體店面取貨、退貨,透過全通路的整合體驗,一方面降低電商帶來的龐大物流成本,一方面也能吸引消費者至實體店面體驗,在線上與線下都讓消費者能更依賴Walmart的全通路服務。
EX: 全聯
行動支付px pay:全聯數位轉型大將謝健南認為「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,客戶最常用的功能應該最優先被解決。」因此不同於許多零售產業選擇先以電商切入,全聯透過先推出行動支付一方面精準收集會員資料與消費數據,一方面解決收銀檯經常大排長龍的問題、店內銅板運送所耗費的成本。透過推行px pay也能讓每位消費者有屬於自己的帳號,避免「一卡全家人用」而無法進行精準行銷的痛點,並成功累計600萬次下載量。
行動電商 px go:在消費者習慣用手機消費後,全聯接著推出線上電商px go,讓消費者能在線上進行較大量的購物,並後續透過分批取貨和轉贈功能領取,一方面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在全聯訂貨購物,一方面也吸引消費者在線上訂購後至門市取貨、並分送商品給親朋好友,不僅有機會讓消費者至店面進行二次消費,也能讓門市更好地預期銷售量。而px go上線一個月來也創下3000萬業績,分次取貨服務也有望為門市多帶入10位客人進行二次消費。
EX: IKEA
AR app:熱衷於創造更好購物體驗的家具零售商IKEA在2017年推出The
IKEA Place的擴增實境 app,讓消費者在家就能透過手機直接模擬家具擺放在家中的情況,一方面解決家具擺入家中不如預期的痛點,一方面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,增加消費者模擬後即時進行購買的機會,讓線上瀏覽及實體體驗能透過新興科技進行整合,發揮更大的效益!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itread01.com/content/1548919477.html
https://www.cyberbiz.io/blog/%E9%9B%BB%E5%AD%90%E5%95%86%E5%8B%99%E8%B6%A8%E5%8B%A2/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94%B5%E5%AD%90%E5%95%86%E5%8A%A1
https://www.tui18edu.com/big5/dianshang_592950
https://blog.withdipp.com/zh-tw/retailer-digita-transformation-case_study
留言
張貼留言